依托系统分析 盘活编制资源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9-12 】 【选择字号:

 

近年来,甘州区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部署,在严控总量的基础上,以创新思维深挖内部潜力,充分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,将数据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,积极探索“向数据要编制、向管理要效益”的新路径,有效激活沉淀编制资源,优化了资源配置,提升了使用效能。依托系统智能分析全区机构编制、实有人员、领导职数、空编情况等底数,构建起全口径、全覆盖的“数据底盘”,为精准盘活编制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。

一、精准画像,显形“沉睡”编制资源

过去,编制资源“部门所有”观念较重,“闲着的变不活,忙着的不够用”结构性矛盾突出。如今,通过实名制系统动态监测,甘州区编办能够对全区编制使用效益进行“精准画像”,清晰识别出哪些单位长期空编较多、哪些领域任务繁重但编制紧缺、哪些职能弱化但仍占用资源。这些实时数据为编制“供给侧”改革提供了最直观的依据,让“沉睡”的编制资源无处遁形,为跨部门、跨层级调剂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二、动态调剂,推动编制资源高效流动

依托系统提供的精准数据,甘州区编办改变了以往“一核定终身”的静态管理模式,建立了“动态周转、循环使用”的编制管理新机制。一是设立“编制周转池”。将系统识别出的长期闲置空编、改革精简收回的编制等纳入“编制周转池”统一管理。二是保障重点急需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将周转编制精准投放到科技创新、民生保障、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和重点一线单位,实行“专编专用、人走编收”的循环使用模式,确保了好钢用在刀刃上。三是引导逆向流动。通过系统数据分析,鼓励和支持职能减少、人员富余单位的干部向重点领域和基层流动,其编制随人划转,有效促进了人才与编制的协同优化配置。

三、效益评估,提升资源配置科学性

盘活资源不仅在于“调”,更在于“优”。利用系统对历史趋势、任务负荷与人员配比的分析,定期对各部门(单位)的编制使用效能进行评估,将评估结果作为未来编制调整、用编进人计划核准的重要参考。对效益高的单位予以适当倾斜,对效益低的单位督促整改甚至核减编制,树立了“重实效、轻所有”的鲜明导向,倒逼各部门从“争编制”向“要效益”转变。

四、红线预警,确保盘活运行规范有序

在资源盘活过程中,依托系统对超编进人、超职数配备等关键指标实行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,有效防范违规风险。所有人员调剂与资源配置操作均严格遵循总量控制和纪律要求,坚决杜绝违规进人、超配干部等现象,确保编制资源使用不越红线。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,实现了“放活”与“管好”的有机统一,全面增强了治理效能和管理规范化水平。

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盘活编制资源,是破解严控总量与满足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的金钥匙。下一步,甘州区编办将继续深化数据分析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应用,不断完善编制动态调整和效益评估机制,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从“静态管理”向“动态优化”持续转变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灵活、精准、高效的体制机制保障。(区委编办  张伯平)